文壇巨匠魯迅一字值千金。年前拍賣的兩份魯迅手稿,就以六百多萬元天價成交。有學者認為這反映惡炒現象熾熱,呼籲相關部門定出限制珍貴手稿外流及拍賣的規定。

筆者以為,只要有價有市,文學也可以是商品,落在私人收藏家手裏,總好過毀於戰火。早年移居法國的華人文物收藏家盧芹齋,據說流出國外的文物,三分之一就是經其手。有人貶抑其為文化販子,實際上從清末到中共建國初期,中國動盪不安,文物留在國內也未必有甚麼好下場,從這個角度看,他大抵上還是功過相抵的。

再說,現在的土豪有錢而任性,普普通通戴粗金鏈駕名車招搖過市炫富,已不能滿足時代要求。明成化鬪彩雞缸盃以二億五千萬元拍出,據說買家正是上海一名富商,他計劃將其放於私人博物館作鎮館展品。老實說,只要能公諸同行,哪管是私人收藏還是收歸國有,也是一件好事。

說到拍賣名人手迹,年前的一宗公案頗具爭議。主角是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信手稿,由於信件始終涉及私隱,加上對時人時事多有月旦,例如談到《紅樓夢》英譯本時說,有「細讀之,文筆遠勝楊氏夫婦(指楊憲益與戴乃迭),然而此老實話亦不能公開說,可笑可嘆」之語。忘了此事最後如何收科,但大師的「私密話」在其身後以這種方式「公開說」,也可說是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