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機場三跑,爭議的焦點與其說是資金,不如說是效益。因為港人明白,錢要用得其所,怎樣才算用得其所?即是有好的回報、好的效益。三跑說到底就是效益爭議,不想見花了錢,得到的是大白象,而目前的資料顯示,淪為大白象的機會很高。

因為未來機場效益,卡在空域爭崩頭之上。廣州建好三跑,只承載少得可憐的航班,事實上,整個珠三角空運就是「產能過剩」,機場密集,空域擠塞。在這情況下,各地還搶住擴建,似乎先到先得,誰搶先誰得米。論搶空域,香港已然大落後,廣州的今天就是香港三跑的明天,甚至可能更慘。

政府理據在於珠三角機場就空域有協調協議。但協調擴大不了空域,只能依據經濟實力和需要合理分配,香港未必撈到着數。近年廣深兩市急起直追,GDP已進逼香港,內地人向海外流動日多,大條理由拚爭空域,何況人家三跑已擺在那裏,香港三跑還在畫餅,憑甚麼可在協調中得到大份?三跑花了巨資,恐追不回商機。

或許政府私下可寄望的,不外是中央為挺香港,在分配空域時壓服內地城市讓利於香港,以保香港航運中心。且勿論中央會不會這麼做,或者其他城市服不服,單是香港要靠這樣拚未來,也是夠可悲的。政府存此寄望,在國家與時俱進、倡導公平競爭之下,中央挺香港三跑並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