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章報道九十後綜援青年圓機師夢的「勵志」故事,引發網民熱議,並創造了「成功需母幹」、「成功需繼父幹」等新詞。是這樣的。這位二十二歲機師沒錯是出身天水圍單親綜援家庭,生活拮据,從無夢想,直到母親再嫁後家境好轉,十三歲到英國進修,之後入讀本地國際學校,最終成功衝上雲霄。

這與其說是勵志故事,倒不如說是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無錢想追夢,真係發夢冇咁早。而所謂「成功需母幹」,乃「成功需父幹」的變種。最早起源於城中某富商的太子爺,接受某周刊訪問時直認由父親打巨本做生意,才有機會賺得微利,而封面標題卻是「成功需苦幹」五隻大字。無可否認,當今社會分化,有些人已經由仇富發展到仇富二代。無獨有偶,內地也有所謂「拼爹」的說法。拼爹也者,顧名思義,就是指年輕人無論上學、找工作以至買房子等,比併的都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各自的父母,即所謂「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有個好腦子,不如有個好老子」。

當然,富二代不一定是紈絝子弟,真正有實力的大有人在,以偏概全,難免不公道。但出現這個情況,說明不少年輕人實在活得沒盼頭,自己沒辦法成功,惟有指摘別人的成功僅是「命好」,心理上才取得平衡。港府開口埋口要協助年輕人向上流動,有關現象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