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二月五日因感染嚴重肺炎入院。該國總理公署在三月十八日下午發文告稱,李光耀仍然病重,於深切治療病房留醫,病情開始惡化,當晚網上更一度誤傳死訊。無論如何,李光耀時代已近黃昏,要評論新加坡模式,必須先了解李氏冒起的時代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李光耀高舉「亞洲價值觀」,與推動民主為志的美國唇槍舌劍,令不少人誤以為他是反美鬥士。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一九五四年草創時原服膺於社會民主主義,據《李光耀回憶錄》描述,當時李氏雖欣賞馬共的嚴密組織紀律,卻早已看穿他們作風粗野、喜愛造假、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等劣行。故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左翼異議人士迅速被清算。

當時正值東南亞的冷戰高峰期,同年美國中情局幕後策動印尼政變,扶植蘇哈圖上台,另派遣地面部隊前赴南越。李光耀建立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也有美國背書。時至今日,新加坡武裝部隊與美軍仍維持緊密合作關係。

二○○九年,李光耀以英文提出必須「平衡」中國之看法。但該詞在中國被翻譯成「制衡」,激怒不少網民,他們亦拒絕接受李氏的解畫,他最後總結稱,中國是股嶄露頭角但並不成熟的力量。李光耀對中美兩國維持友好關係,卻拒絕在經濟或意識形態上淪為該兩大國的附庸,既是現實政治的計算,亦是本土優先的體現。試問李在香港的建制派「粉絲」們,是否敢於模仿?九七後香港落後於獅城,又豈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