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流感肆虐本港,昨日又奪去四條人命,累積死亡人數已達四百零九人,創下近年新高。流感高峰期持續不退,死亡個案與日俱增,港府斥資四百萬元訂購的十萬劑新疫苗最快也要四月底才能抵港,可謂姍姍來遲,賊過興兵。

當局宣布,預計五月底至六月初為市民接種H3N2流感新疫苗,由於要優先照顧高危人士,會先為老人院舍長者接種,然後安排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的八十五歲或以上病人接種,之後才到其他年齡層。換言之,儘管港人終於盼得疫苗,但絕大部分市民只能望苗興嘆,連部分高危人士也不例外。須知相對於需要接種的市民而言,十萬劑疫苗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難怪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亦不得不承認疫苗數量不足。

當然,港府不是不想訂購更多疫苗,只是無能為力。由於香港沒有生產疫苗,每次面對疫症威脅,都要向外地「乞求」,等人家先滿足了本國需要,才能分得一杯羹,不僅數量有限,而且往往延誤抗疫時機。尤其是今次變種流感殺傷力極大,等疫苗運到時,高峰期可能已經過去,期間不知又有多少人中招。這場流感死亡人數遠遠高於沙士,原因或許很多,但當局後知後覺,防疫措施漏洞百出,絕對是主要原因。同樣進入流感高峰期,台灣僅十多人死亡,這已足以說明一切。

說到底,求人不如求己,港府與其一味向外國乞求疫苗,不如自行研製疫苗。正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提出,香港應從今次疫情吸取教訓,自行設立疫苗生產基地,以減低對外地藥廠的依賴。實際上,本港擁有研製疫苗的各種條件,人才、技術、財力都不缺,獨缺有為的政府而已。當局一方面承認本港的疫苗研究及病毒學發展擁有高水平,亦有機制資助學者及科學家,一方面指香港市場規模小,顯然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找藉口。

其實,市場規模小的論調根本站不住腳。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只要疫苗達到國際水平,獲得廣泛認可,便不愁沒有銷路。瑞士就是典型例子,當地人口不多,市場規模也不大,但瑞士製藥業不是很發達嗎?瑞士藥品不是賣遍全球嗎?何況香港還有內地作腹地,背靠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香港製造」不必擔心沒有人捧場。

回歸以來,港府多次提出拓闊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可惜至今一事無成,正是因為當局鼠目寸光,坐而論道。事實上,研製疫苗既有實際需要,亦有廣闊前景,無論如何也比前朝政府吹噓甚麼六大優勢產業實際得多。

古人說,治病必求於本。香港近年屢遭疫症侵襲,造成死傷枕藉,就是因為防疫被動,連疫苗也要到處去乞討。如果當局不能亡羊補牢,就算今年解決了問題,明年一樣望天打卦。人命無價,如果說當年沙士慘劇還不足以令當局吸取教訓,難道今次四百多條人命的代價還不夠慘痛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