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出台五十項改革措施,包括將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鈎,成為去行政化的組織,並提出加大對足球的經濟投資,目標是舉辦世界盃以及國足再次進身世盃決賽周等。外界反應不一,有體育界人士認為「中國足球迎來春天」,也有學者潑冷水,稱貪腐問題一天不解決,改革勢將困難重重。

國足的爛,有口皆悲,以至竟有「你們全家都是國足」的罵人話。最近國足連贏幾場國際賽,不料竟也遭開涮。有網友打趣說,國足臨出發前,習近平對主教練說,踢好了,我去機場接機,踢不好王岐山書記去;主教練則對球員訓話,踢好了澳航回去,踢不好馬航回去。

總搞不明白為甚麼中國的足球承載這樣一份超乎比例的壓力,說到底運動而已,勝也好負也罷,開心或傷心一晚好了。印象中,肩負十三億人同等期望的,就一個欄王劉翔而已。話時話,將一種運動的改革拔高到國家行為,也算是有中國特色了。

筆者不算鐵桿球迷,未敢斷言改革能否成功,但總覺得足球的魅力之一,是其雅俗共賞,欣賞與參與的門檻不高,規則易懂,基本上雙腿健全即可參與。從社會學流動的角度看,由巴西貧民窟到英國的窮小子,皆有可能憑技術成為舉世矚目的巨星。如果發展到單憑財雄國強就可以把足運「搞上去」,那反而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