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一對八十後小夫妻的上車血淚史引來全城熱議,他們二十七歲就圓了上車夢,羨煞旁人,但安樂窩得來不易,為了買樓,省吃儉用,例如男的嫌乘車返工貴,改為步行;女的更誇張,吃十元一個包也嫌貴,索性吃一片方包就當一餐。

看畢報道,最感嘆的是難得他們找到步伐一致的另一半,須知只要有一方不肯同步,置業夢就不可能達成。外界也一面倒對他們讚不絕口,上至投資名家下至一般網民都大讚他們腳踏實地,是年輕人楷模。有些人繼而批評,時下年輕人只懂呻樓價高、置業難,卻從來沒有付出,每年去幾次旅行玩樂,當然不可能買得起樓。

看見這些評論實在納悶,每人價值觀不同,有人認為花上人生最黃金的三十年,死慳死抵供一層樓是人生最大成就;有人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寧願用三十年時間走遍地球。這只是價值觀問題,沒有誰比誰高尚、誰比誰廉宜,只要從中得到快樂那就值得。當然,前提是不要怨,供樓自然沒餘錢玩樂,玩樂自然難有餘錢買樓,就是這麼簡單。

今時今日的香港,你告訴人家榮升業主,得到的反應總比告訴別人踏足過非洲某部落來得馨香。不止一次聽到朋友指摘辭職參加「工作假期」的年輕人「太Hea」,其實大家可有想過,這樣的指摘,可能是自己沒有換位思考、價值觀太市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