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考評局說自幾年前由DSE文憑試取代會考和高考後,報考人數連年下跌,令考評局出現財政壓力,需於明年開始提高考試費。照道理,考文憑試是大部分香港學生人生必經之路,考評局搞考試這門獨市生意,應該穩賺無得輸,為何也呻窮?多得97主權移交以來教育局教育政策的失敗,由強推母語教學到推行DSE一試定生死,到現屆局長「吳得掂」推國教與普教中,沒有一件是對香港教育有貢獻。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本地教育完全失去信心,不考DSE而轉去考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即國際文憑組織所辦的考試。這文憑國際認可,強調多元化教育,考生來自世界各地,更有助日後到外國升學。如果有得揀,一些讀書強的尖子當然考這個試,好過考一個在井底塘水滾塘魚的DSE。再者,在香港扭曲的教育制度下,「高分低能」比比皆是,有能力的家長都早早送子女到外國受教育,你看高官們的子女有多少在香港受教育?

【高分低能】

潮語「高分低能」的意思非常直接,就是「高分」但「低能」。這是指一些人雖然學業成績非常好,學科考試很「高分」,但在生活其他方面一竅不通,甚至在生活小事上儼如智障一樣「低能」。

社會上不難發現這樣的年輕人,尤其八、九十後新一代,因為很多都是家中獨子,或家裏只得兩個,怪獸家長更加望子成龍,自小催谷讀書學這學那,加上香港教育根本就是「求學即是求分數」,孩子自小就在壓力下成長,除考試以外甚麼都不懂。這類孩子成長以後,雖然學業成績優秀,甚至有機會是「哈哈哈哈哈佛大學」畢業,但對人際關係處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情感表達、創意思考、人情世故眉頭眼額,甚至煮個面綁鞋帶都可能出問題。在社會上職場如戰場上,單靠學業成績是不能夠生存的,「高分低能」確實有很多是職場戰爭中的炮灰,甚至連工都找不到。考試高分更不能保證可以結婚,有很多「高分低能」更是一條「溝唔到女嘅可憐蟲」……

上學讀書,不該只為考試和分數,但一個集體「高分低能」的社會,「分數」就是最易判別學生表現的「數據」。在社會上,最簡單就是以「金錢」多少去判別一個人成功與否。所以除了「高分低能」外,亦有「高蚊低能」,即那種大把錢但低能的二世祖。

逢星期六、日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