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港府放聲氣要檢討個人遊,不排除收緊一簽多行,滿以為已與阿爺取得默契,事在必行,結果中央僅重申十分重視,會協調各部門及地方政府檢討,跌破一地眼鏡碎。

其實只要站在中央的角度看,就不難理解了。想當初港府經歷沙士一劫,百廢待興,亟須支援,遂向中央班救兵,個人遊就是這樣來的,據說CY還是幕後推手呢,如今又說旅客太多承受不了,難免予人打完齋唔要和尚之感。

有人說,個人遊是互惠互利,內地人如今財大氣粗,逐漸出現恩主心態,不少個人遊旅客開口埋口「沒有我們來消費,你們不知多少人失業」,實在惹人生厭。最近官媒撰文紀念東江水供港五十周年,無非是叫港人莫忘恩負義的溫馨提示。但事實是風水輪流轉,昔日內地一窮二白,香港人看不起「阿燦」的也大有人在。

本來,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接收多少旅客屬港府內部事務,換在幾年前,檢討個人遊政策應很好說話,絕不至於鬧到今天這樣僵,但近年中港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借所謂「驅蝗」搞港獨,已踩到阿爺的底線,怎能教它得逞。再說,從二十三條立法到國民教育,中央一再讓步,卻換不來善意回應,鐘擺難免轉向強硬一面。其實,任何關係也應建立在良性互動之上,否則最終只會來個大爆發,想想多少血案都來自一句「我已經忍咗你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