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四出反水貨客,有人叫水貨客萬歲,理由簡單,香港從來就是靠做水貨客生存,祖宗給香港人的就是這樣的身份及家世。香港沒有資源,由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的大都會,全賴從事貨物貿易。甚麼是貿易?貿易就是互通有無,香港一向充當互通有無的中介,原始就是走水貨。

做互通有無的中介,個體是水貨客、掮客,做大了是商家、集團,只有大細不同,本質是一樣的,當然誰都不能違法。內地人做水貨客前,不少香港人邊境兩邊走,做水客搵食;內地人做水貨客是學港人的,甚至加入港人做主腦的水貨營銷團夥。溫故歷史,反水貨客實在數典忘祖。

數典忘祖的還有香港政府和官員。水貨熱門的奶粉並非香港生產,貨源不夠是商機,要做的是協調貨源做大生意,不是限購趕客。來港購物人太多,可否利用CEPA機制,在內地開店就近供應港貨,而不是坐困香港,任由內地客在港洶湧?大商機殺到時,港商應變的本事去了哪裏?政府的統籌疏導又去了哪裏?香港還有做貿易中介的本領嗎?

香港只識怪內地客、個人遊,就不怕被人笑話葉公好龍,個人遊是自己招來又自己趕。反來反去,就是不自我檢討,不想方法自求脫困,坐等中央解救。香港靠貿易起家,今天竟忘掉做水貨的善應變,丟了做貿易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