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港人為對抗近年頻頻出現的內地黑心食物,不惜花費心機及時間自家製生曬臘味,只為吃得放心。有主婦更「開班授徒」,吸引不少同好慕名前來拜師學藝。不過,有資深的臘味業人士指出,製作臘味工序繁複,講求溫度、濕度及製作手法,製作稍不留神,隨時令肉質變壞。腸胃及肝臟科醫生則指出,進食變酸或變壞的臘味,有機會患腸胃炎,甚至造成細菌性感染,隨時吃出禍!

準備好碎肉、糖、鹽及玫瑰露酒等材料。

洗淨及刮淨腸衣內壁後,注水測試有否滲漏。

將腸衣套入擠肉機嘴,碎肉便可擠入腸衣內。

完成後掛在通風地方,七至十日後便可收成。

李劍開指,在製造臘味的過程中,有幾個步驟市民容易出錯,有機會令臘味變酸。

近月不少網民紛紛在網上貼文大晒自家製臘味,臘腸、臘肉及臘鴨比比皆是。由於可自行調校口味及確保用料,令自家製臘味近期備受歡迎。坊間有機構亦舉辦平價的臘味工作坊,務求令學員學成後,可在家如法炮製;而網上更有五花八門的臘味製作方法及教學影片,教人如何自家製臘味,當中有風乾及烤焗等方式。

「上年學識整臘腸,不過失敗咗,太硬而且味道帶酸、鹹,估計落多咗鹽同喺曬嘅過程無用尖錐拮吓啲臘腸疏氣,今年再整過,味道幾好。」自製食品經驗老到的家庭主婦葉太,每逢新年均親手製作蘿蔔糕及油角等賀年食品,由去年開始,因想挑戰難度及害怕買到黑心臘腸,便向朋友請教製作臘味,吸取去年失敗經驗後,今年更公開教授秘技,吸引近十名主婦及朋友前來「上堂」。其中首次學習製作臘味的陳太承認內地太多黑心食物,為家人健康着想而來。

葉太教路,以製作五斤臘腸為例,材料為五斤豬肉,肥瘦比例為七分瘦,三分肥,肥肉切細用熱水輕灼,以糖預先醃一晚,瘦肉攪碎,以鹽、糖、玫瑰露酒、豉油適量拌勻肥瘦肉,並將醃好的豬肉灌入腸衣,用棉繩繫好,晾在室外風乾七至十天,便成臘腸;把醃好的五花腩,在室外風乾四天則成臘肉。

風乾度不足會發霉

自製臘腸看似安全衞生,不過製作過程卻潛藏致病危機。在港自設工場製造臘味的食家梁文韜指,臘味製作工序繁複,有不少細節需留意。例如臘腸用的腸衣需風乾最少一年,若未經風乾,生曬時或會腸肉分離;臘腸用的酒精度亦需達百分之五十六以上,除要保留酒味,還有防腐作用,否則臘腸會變壞。

「變酸即係壞咗!一酸(工場)就要掉,如果唔係,隨時食到肚痛。」有逾五十年歷史的本地臘味商三興隆臘味負責人李劍開表示,在製造臘味的過程中,有幾個步驟市民容易出錯,有機會令臘味變酸。

李指,首先臘腸風乾時需「拮針」,讓腸衣內水氣流出,若「拮針」不平均或不夠徹底,會令臘腸透氣差;其次是風乾時臘腸要垂直,腸身不能彎曲,否則影響透氣;最後是風乾度不足,或風乾時天氣潮濕,亦有可能令臘腸變壞甚至發霉。她建議,市民風乾臘腸時,須先了解天氣情況,宜為連續數天天晴及吹北風。

若變酸或已生毒素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鼎堅則認為,臘腸變酸某程度等於有細菌孳生、細菌感染或發霉,不排除已有毒素產生,惟具體甚麼物質則須化驗。市民若進食變酸、變壞的臘腸有機會造成腸胃炎,出現腹瀉、嘔吐等病症,嚴重者甚至可致細菌入血等感染。

食物安全中心在過去三年共接獲五宗進食臘味(同時有進食其他食物)後不適的個案,而中心有抽取有關食物樣本化驗,化驗結果滿意。食環署發言人指,由於臘味有機會含有法例准許使用的防腐劑,包括硝酸鹽、亞硝酸鹽等,對該些物質較敏感的嬰幼兒不宜食用臘味,以免亞硝酸鹽中毒,而小童也不宜多吃。

逢星期一至五見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