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三年多仍無下文的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案子,不僅涉嫌經濟貪腐、以權謀私,而且還有很強的政治性。這大概也是此案打破同類案件調查、處理時間紀錄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謂很強的政治性,是因為貪曾乃前香江特首,調查其問題又正好「碰上」了今次政改,香江「可以」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而今次政改又風雲迭起,雙方鬥得不亦樂乎,朝廷堅持普選特首要先由自家挑選,要全程主導,要達到「愛國愛港陣營長期執政之目的」。朝廷的立場,本質上和回歸以來欽定三位特首包括曾蔭權當特首沒有分別。

反對派及其民意則要「沒有篩選」、沒有朝廷欽定的「真普選」,不想要包括曾蔭權那樣的人因朝廷欽定而「篤定」當上「普選特首」,因為曾蔭權的貪腐和禍港七年已讓香港人對朝廷的「眼光」和自訂的「選特首標準」很不放心,很不以為然。在這個時候,如果公布檢控貪曾,朝廷和香江府衙推銷的政改方案就更難令港人接受,民眾會對朝廷的方案提出更多更大的質疑。

可見貪曾的案子何時處理、如何處理,已經影響了朝廷、香江府衙對今次政改形勢的判斷;貪曾案子已經不是「孤立事件」,不是「純經濟案子」,不是曾蔭權個人之事,而是和今次政改相關連,有了很強的政治性。

貪曾當上特首會如此累人、累朝廷、累政改,會如此向反對派「提供炮彈」,這大概是誰都沒有料到的。不過,朝廷也只能顧忌一時,貪曾真有事,遲早會被檢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