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亂象禁之不絕,引發的民怨愈演愈烈,檢討個人遊政策已無法迴避。北京兩會今日召開,港府事先張揚有意收緊一簽多行,預料中央亦會予以配合。問題是,趕絕內地水貨客不等於水貨活動從此絕迹,只不過變成港人專利,亂象依然存在,那時候港府又有甚麼板斧呢?

由激進團體發起的「光復元朗」行動,爆發近月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反映反水貨客已演變成民粹,毫無理性可言。港府束手無策,除了老調重彈予以譴責,便一味寄望中央出手,調整個人遊政策。從特首到港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近日口徑一致可知,港府同中央已有默契,收緊一簽多行可謂水到渠成,相信不久就有公布。若「一簽多行」變成「一簽數行」,無疑可以討好部分民意,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眾所周知,走水貨並非全是內地人,香港人亦不在少數。深圳海關數字顯示,過去四年截獲職業水客三萬三千人,當中兩萬人是香港人,比重超過六成,而被定罪的走私貨物案中,更有八成是香港人。很明顯,水貨客以港人居多,至少也是中港兩地平分秋色。俗語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只要有利可圖,水貨活動就不可能絕迹,即使將內地水貨客「趕盡殺絕」,充其量只會變成港人獨市生意,屆時北區依舊擠迫,物價依舊上漲,緊俏商品依舊緊張,民怨依舊沸騰,光復團體是不是掉轉槍頭反港人呢?港府又有甚麼解決辦法呢?難道又要求內地限制甚至禁止港人往返深圳嗎?

法不禁止即可為。水貨活動本來屬於跨境貿易的一種,不獨香港,全世界都有,只要不違法,沒有理由禁止。有人計過,一天只要走水貨三、四轉,便穩賺近千元,加上時間自由,風險不高,對於基層市民來說,的確是自力更生的最好途徑。春節期間,食肆鬧人手荒,據說原因之一是不少市民寧願走水貨。以為限制或取消內地客一簽多行就可以杜絕水貨問題,如果不是太過樂觀,就是出於無知。

無可否認,個人遊政策衍生不少亂象,有人不滿絕對可以理解。惟不可不知,香港經濟愈來愈依賴內地,尤其是個人遊撐起本港旅遊業及零售業半壁江山,收緊個人遊不難,但後遺症卻是難以估量。老實說,收緊個人遊對內地沒有甚麼損失,有錢不怕沒有地方消費,到頭來損失的只是香港自己而已。去年本港零售業錄得十年來首次下跌,今個農曆年個人遊旅客又減少百分之五,已經響起警鐘。

商家打開門做生意,客似雲來本是好事,結果卻變成壞事,更造就本土派宣揚港獨的機會,港府無能可見一斑。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洪水固然宜疏不宜堵,旅客何嘗不是?內地經濟持續崛起,內地旅客是各國競相招徠的財神爺,香港不珍惜近水樓台先得月,反而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別人,一味趕客,令人慨嘆。香港自願摧毀自由市場的根基,何異於自毀長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