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已過,天氣亦明顯變得溫暖潮濕,尤其是臨海的香港,在春天經常都有霧氣或雨水,令衣物及紙書等也傳來一陣陣的「霉味」,有些居所的牆壁更因為潮濕而長出黑色一點點的霉菌,有時霉菌更會入侵耳道,令耳內生出一顆顆微型菇菌,引起痕癢、聽力下降及疼痛等不適。

霉菌屬於真菌類,存活在環境之中,最喜歡我們的耳道環境:不但又暖又濕,更加有大量分泌物作為食糧,絕對是理想的種菌地方。

一般來說,抵抗力較弱及長期使用抗生素等人士較容易被真菌感染,它們亦可經由不潔的挖耳器具及污水進入耳道。其實,耳垢會被身體自然排走,一般毋須用外物或清潔劑處理,否則可能會刮損耳道,而器具也會成為送入細菌的工具。

細菌引起的耳道感染一般會引起紅腫及疼痛,而耳道發霉則可能只有耳痕、耳有悶塞感及有黏液流出,很多人未必為意這些症狀,但延誤處理會讓真菌有機可乘,入侵耳膜及中耳,嚴重時可併發中耳炎及其他問題,令聽力受到威脅。至於要治療真菌引起的耳道感染,單靠藥物未必能見效,原因是真菌孢子的生命力頑強,藥物未必能徹底殺死耳內的真菌,因此通常會由醫生利用顯微鏡,清走耳道內的菌絲和孢子,然後再用藥物,雙管齊下清除耳內的霉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