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每次出手調控樓市,都會牽動全城神經,剛推出的收緊按揭三辣招亦不例外,頓時成為焦點話題。這也難怪,樓市不僅關乎市民的居住問題,更涉及整體經濟及金融系統,可謂牽一髮動全身,尤其是這次辣招成效備受質疑,無殼蝸牛擔心樓價壓不下來,反而更難上車。

對於金管局以收緊按揭遏抑細價樓升浪,社會意見分歧,南轅北轍。有人認為新辣招可為過熱樓市降溫,預料細價樓將會下跌一成;有人擔心新措施成效有限,無法打擊炒風,反而殃及真正用家。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表示,市民不能負擔便不應買樓,不排除會加推其他樓宇管制措施,以確保金融體系穩定性。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指,近年細價樓升幅不健康,提醒上車人士要小心云云。

官員說得輕鬆,誰不知道不能負擔便不應買樓,問題是市民根本沒有選擇。港府無力控制樓市,樓價愈升愈有,高處未算高,今日不買,明日可能更加買不起,許多市民硬着頭皮上車,有苦自己知。港府不知民間疾苦,漠視基層居住問題,一味說風涼話,簡直是在市民的傷口撒鹽。

君不見,當局宣布收緊按揭貸款後,不少買家紛紛把握生效前的「黃金七個半小時」最後衝刺上車,除了反映市民置業需求殷切,更反映新辣招確實會「殺錯良民」,令市民更難上車。無殼蝸牛輪不到公屋,爭不到居屋,私樓則愈來愈難上車,難道叫他們露宿街頭?或者住劏房?

其實,樓市不健康發展,恰恰是港府無能所造成。房屋供應不足,必然導致價格上升,這是市場鐵律,偏偏港府拓土建屋進度緩慢,樓價豈會不節節上升?樓市豈能健康發展?當局以為不斷出招,就能遏抑樓價,確保金融體系穩定,如果不是愚昧無知,就是自欺欺人。說到底,港府無法根治房屋供應短缺的癥結,一味用辣招遏抑需求,猶如用嗎啡止痛,不僅治標不治本,而且可能留下後患。

當然,當局不是不想增加房屋供應,只是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根本無能為力。過去幾年,港府努力拓土建屋,一時「見縫插針」,一時建議填海,一時開發綠化地帶,可惜遇到重重阻力,寸步難行。例如元朗一幅土地,當局計劃興建住宅,雖然已多番修訂,以滿足地區人士訴求,並已經獲得城規會通過,最終仍遭到司法覆核。類似例子比比皆是,往往在地皮截標當日,才突然收到司法覆核通知。有人為反對而反對,連賣地也要刁難,可謂咄咄怪事。難怪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慨嘆,近年部分團體在沒有足夠理據下,以司法覆核阻撓政府賣地,打亂部署,令土地供應無法增加。

樓市辣招權宜計,增加供應最關鍵。房屋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究柢就是因為供應不足,港府與其頭痛醫頭,不斷出招遏抑需求,不如設法拓地建屋,根治病源,否則,房屋問題愈演愈烈,遲早連辣招也有用盡的一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