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電報道】大肚媽媽想寶寶聰明些,未必要靠食深海魚或魚油「進補」,懷孕期間多向肚內的寶寶說小故事或哼歌,不但能促進母子關係,還可刺激寶寶的腦部發展。美國研究人員為了證實媽媽的聲音對寶寶有用,分析了數十個早產嬰的聽聲反應,結果發現多聽媽媽的心跳聲或歌聲,寶寶腦部聽覺皮層會發展得較好,對聲音的認知和反應都比只聽環境聲音的嬰孩大。實驗除了顯示媽媽的聲音對早產嬰發展有重要角色,也證明胎教有效。

早產嬰發育未健全就出世,需要多對他們說話。

早產嬰未發育健全,若沒有足夠看護治療,長大出現智力或體能上的後遺症都會增加;除醫護及醫療儀器可提供支援性治療外,美國哈佛醫學院發現,媽媽的聲音亦是促進早產嬰腦部發展的關鍵。該學院的研究人員找來四十名平均在二十五周至三十二周便出生的早產嬰,將他們平均分為兩組。研究人員安排其中一組早產嬰,持續一個月內每日都聽媽媽講故事、唱童謠及錄有其心跳的錄音;另一組則持續一個月只聽醫院周圍的環境噪音。

三十日後,四十個早產嬰接受超聲波檢查腦部,結果發現有聽媽媽聲音的一群早產嬰,其腦部的聽覺皮層明顯較大。負責研究的專家指,胎兒早在約二十四周大時已開始建立聽覺,在母體內不斷習慣較低頻率的聲音,如媽媽的心跳或輕聲說話,同時逐步建立腦部聽覺皮層。因此,媽媽的聲音有助胎兒建立聽覺,甚至將來語言能力發展。有關研究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

倡放寬早產嬰探病時間

過往有不少研究指,家長多與一歲以下的寶寶溝通,可促進他們長大後的社交能力,且性格會較樂觀,故專家建議媽媽早在懷孕時已可爭取機會與寶寶說話。

至於早產嬰,由於入住了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限制了探病時間,故此建議院方應多讓母親接觸自己的早產嬰,刺激它們的腦部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