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年年估錯數,成為民間奚落的談資,尤其年年都是估細數,更被疑為「有意」的策略。今年估數更是細得離譜,但可能非有意而為,財盈超出其估計五百多億元,實在是意外之財來得太巨額,只因印花稅多收了一大筆。因此,派糖略顯疏爽,只是「取之於民用於民」,這也印證政府出辣招未壓低樓價,反益了庫房增收,政府成了樓市漲價的幫兇。

這就解釋了在經濟增長下滑時,何以產出萎縮卻庫房水浸?就是因這些未在預計的非常規增收,顯示庫房仍得益於土地財政。就算日後供應增加,樓價下調了,可以預計,因為物業交易暢旺起來,庫房還可以豬籠入水,仍可坐收土地財政之利,意味着本屆政府毋須太費神開源,也足以安度餘下任期。然而,若經濟增長模式守舊不變,政府靠着土地財政就可以過上富足日子,到底是「乘涼」還是「種樹」?確是值得質疑。

或者公平點說,政府也想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身,設立創新科技局就是有意邁出這一步,但受到立法會攔截,換言之,是反對派議員設阻力,迫使政府仍在土地財政怪圈兜轉。回過頭看立法會議員的作為,不正是授土地財政口實嗎?阻止發展模式轉型,是自斷香港可持續發展。議員為了討選票,總是為民請命要求福利恩雨,但思維從來不行多步,想想財從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