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的抑鬱症治療方法有很多-西醫的藥物治療、音樂療法,甚至近年新興的寵物醫生治療。那麼,中醫又如何治療「鬱證」呢?

在治療方面,「鬱證」會因其病人是實證或虛證有所不同。實證,首當理氣開鬱,並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而分別採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至於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况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虛實夾雜者,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鬱證」以氣鬱為主要病變,中醫在治療時會辨六鬱。一般來說,氣鬱、血鬱、火鬱主要關係於肝;食鬱、濕鬱、痰鬱主要關係於脾;而虛證則與心的關係最為密切。從體質因素解釋:原本肝旺,或者體質素虛,復加情志刺激,肝鬱抑脾,飲食漸减,生化乏源,日久必氣血不足,心脾失養,或鬱火暗耗營血,陰虛火旺。心病及腎,而致心腎陰虛。

《證治匯補.鬱證》中提出:「鬱病雖多,皆因氣不調,法當順氣為先。」所以,治療按證候分別採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補肝腎等法則。著名的中藥方劑有: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甘麥大棗湯等;而我們常用中草藥均有抗抑鬱的作用,例如:貫葉連翹、石菖蒲、刺五加、巴戟天、積雪草、檳榔、柴胡、黃芪等。

開放心靈 尋求協助

除了靠中藥疏肝健脾、理氣和血外,有云「心病還需心藥醫」,醫師透過「望聞問切」對病人了解病發的本因,同時亦可使病人面對最根本的問題,可謂一種另類的心理治療。始終,「鬱證」的病因源於負面情緒長期滯留於身體內,久鬱成病,懂得適當地溝通和宣洩,令壓力得以釋放,免堵塞在身體,並建議針灸、穴位按摩、多進行戶外運動、多主動尋求家人朋友的協助,擴闊生活圈子等生活節奏的改變,亦可使病人向「鬱證」說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