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在情人節的前一天發布消息稱,今後除正式紅頭文件、使用公章或有特殊要求使用全稱外,醫院名稱一律使用簡稱「中日醫院」。醫院並稱,這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指示作出的決定。對於一個已使用三十年、且廣為人知的名稱,有無必要作此簡化?

北京有兩家醫院因自身特有的「政治稟賦」而遠近聞名,一家是專為權貴服務的解放軍三○一醫院,另一家是中日友好醫院,被視為兩個國家友好的象徵。

相比於今天的冰河期,中日兩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有過蜜月期。當時,來自日本的免息、低息貸款是中國經濟建設的最大資金來源;中國官媒經常抗議蘇聯佔領日本北方四島、質疑美國當年用原子彈襲擊日本平民,釣魚島、南京大屠殺少人提起;內地電視台的熱門節目是日本電視劇,當下民間的哈日風,與那時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兩國政治家頻繁互動,甚至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一九八四年的「十一」,應邀訪華的三千名日本青年登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解放軍閱兵式,將兩國的友好關係形容到了極致。

正是在兩國情濃意蜜的大背景下,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助的中日友好醫院應運而生。

了解中日友好醫院建立的背景,以及今日去掉「友好」的舉動,不能不讓人感嘆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政治正確」的臉譜變化隨時會發生。

衞計委聲稱簡化名稱是出於工作需要。哪種工作?今年九月三日是中國首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日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在此氣氛下,再宣稱中日友好將不合時宜?不得而知。

「友好」二字,既可以是對現狀的描述,也可以是對未來的期許。中國作為追求和平崛起的大國,應該有不放棄「友好」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