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政客既無良又無聊更無賴,不務正業,只識做騷,不是搶眼球博出位,就是倒納稅人米。

一如所料,立法會討論特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連開三天會,吵了三天架,議事堂空轉三天,浪費了近三百萬元公帑,到頭來又是得個吉。這齣「年度鬧劇」回歸後上演十八場,劇情大同小異,結局幾乎一樣:「多謝都慳番」。

致謝動議不僅多此一舉,且於理不合。按說官員是市民的公僕,主人當然是七百萬港人,僕人向主人提交工作程序,申請批覆,落實執行,乃職責所在,試問「致謝」從何說起?此舉等同綱常顛倒,荒謬之至。

追本溯源,「致謝」動議是港英殖民地的「遺產」,大抵北京說過五十年不變,此規矩就莫名其妙地留下來了。當年英國派來總督,議員多屬官派,施政報告一錘定音,大小官員照辦就是。致謝只是走走過場,顯示「皇恩浩蕩」的年度表演,哪容他人置喙?香港回歸十八年,這一套居然還在立法會行禮如儀,只有一種解釋:做慣奴才,死性難改。

雖說表演仍在繼續,但主角已換成政客,性質完全改變,不倫不類,不忍卒睹,已失去存在意義。與其每年花三天時間,讓議員集體噴口水,亂噏無謂,以「致謝」之名,行批鬥之實,不如早早將這份殖民地「遺產」送進堆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