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主動爆料,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月初曾經訪港,更沒多少人知道他欲見特首及政務司司長卻慘吃閉門羹的尷尬。據說施維爾此行不是「搞搞震」,而是表達英國支持港府政改的立場,勸說反對派接受「袋住先」方案,可惜港府並不領情,這就令英國人更加尷尬了。

英國部長級官員訪港遭冷待是香港回歸十八年來的第一次,英方形容「前所未有」,對此感到憤怒與沮喪,完全可以理解。但沮喪歸沮喪,憤怒歸憤怒,英國人也無奈其何,因為港府有權決定見誰或不見誰,尤其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僅剩餘暉,國際影響力每況愈下,即使受到羞辱,也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

其實,施維爾訪港遭冷遇不算最無癮,英國交通部長克雷默最近訪問台灣送錯禮的經歷,才是丟面子。克雷默送了一隻懷錶給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柯文哲不喜歡也罷了,還聲稱將「破銅爛鐵」賣掉,或者轉送人,引發外交爭議。千里送鵝毛,物輕情義重,克雷默萬里送懷錶本是一番好意,何況此錶大有來頭,是英國上議院議員才有的稀罕物,尋常人想要也得不到。有人說中國風俗禁忌「送鐘」,因與「送終」諧音,但送錶不是送鐘,從未聽說送錶也是禁忌這回事。

柯文哲欠缺起碼的外交禮儀固然該批評,但轉個頭想一想,如果送禮的是美國交通部長,他還會如此口沒遮攔嗎?表面上柯文哲看不起懷錶,潛意識中是看不起送禮的克雷默以及她代表的英國政府,才有此冒犯的言論。

國際政治從來就是這麼現實。想當年大英帝國是何等威風,想打誰就打誰,想侮辱誰就侮辱誰,誰敢對英國人不恭敬,那是嫌活得不耐煩了。而今英國淪落為二流甚至三流國家,「船堅炮利」腐蝕得只剩下一堆「破銅爛鐵」,克雷默被柯文哲侮辱了不敢生氣,反而自己道歉認錯。本港一批「戀殖」人士,還是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