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突然煞停實施十一年的投資移民計劃,意味着這個被譽為「吸金大法」的措施正式完成歷史任務,代之而起的是一連串吸引人才的放寬措施。港府對吸納「人才」與「錢財」一鬆一緊,顯示有意扭轉人才短缺的困局,無疑用心良苦,問題是吸引人才說易行難,在根本問題未得到解決之前,港府的良好願望恐怕成為泡影。

投資移民計劃始於○三年底,當時香港剛遭逢沙士浩劫,經濟一蹶不振,港府推出有關計劃「吸金」,為樓市及經濟注入活水,確實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計劃至今共有二萬五千人獲批,投資總額累計逾二千一百億元。

然而有利就有弊,正如個人遊政策一樣,投資移民計劃雖然有助經濟復甦,但亦衍生不少社會和政治問題。例如初期申請者偏重投資房地產,被視為樓價飆升的原因之一,前朝政府迫於政治壓力,一○年將房地產剔除出計劃。而現屆政府更索性取消整項計劃,特首梁振英強調,當前經濟環境與○三年不可同日而語,現時最需要的是人才,不是錢財。何況很多投資移民獲批後並沒有來港居住,只是將資金「鎖死」在投資市場,對香港經濟助力遠遠不如個人遊。

毫無疑問,本港正面對經濟轉型的瓶頸,對人才的需求遠大於錢財,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正如市場人士指出,吸納人才與吸納資金並不存在矛盾,港府突然關上投資移民大門,難免引起市場揣測。環顧全球,一般只擔心外來資金不夠,不會嫌資金太多,港府反其道而行之,聲稱並非因中港矛盾及內地反腐而叫停計劃,實難自圓其說。

其實,人望高處,水往低流,即使港府關上投資移民大門,亦未必能達到吸引人才的目標。施政報告聲稱多管齊下吸引有才之士來港發展,包括簡化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才計劃的程序,以及推出試驗計劃,吸引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港移民二代回流等等。這些計劃看似大鑼大鼓,實際作用有限,須知一個地區能否吸引人才,關鍵不在於申請手續的繁簡,而在於有沒有一展所長的空間。香港經濟結構單調,最有「錢途」的工作不是炒股,就是炒樓,外地人才就算抱着一腔熱誠來港,亦未必有用武之地。根據現時的政策,外地人才申請來港工作並不困難,之所以反應一般,就是因為香港並沒有吸引人才的地方。

說到底,香港經濟問題千頭萬緒,主要就是結構單調,產業空洞化,這不僅窒礙經濟轉型,也無法吸引人才,形成惡性循環。面對這種困境,港府不是不想解決,回歸後推出的計劃不可謂不多,由中藥港、鮮花港、數碼港,到六大優勢產業等等,可惜眼高手低,不是無疾而終,就是紙上談兵,至今一事無成。現屆政府在開拓產業上一籌莫展,反而取消投資移民計劃,最怕吸引不到人才,連錢財也失去,落得個人財兩空的地步,豈不是弄巧反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