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鬧劇落幕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尤為引人注目。雖如以往一樣,報告對各階層不同訴求作出回應,但內容鋪排與側重點的變化,反映出政府因應佔領行動對香港社會與未來的衝擊,有新的思路。

特首梁振英在引言中,專門提及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前年編印、主張「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的《香港民族論》,指出應警惕港獨思潮。有人對此頗感費解,認為將之放在引言是小題大做,甚至有「干涉言論自由」之嫌,其實不然。

如果不對佔領行動前後香港社會的變化把好脈,旗幟鮮明地對亂港勢力當頭棒喝,有效施政永遠是句空話。眾所周知,佔領行動期間,港獨思潮在「爭取真普選」旗幟背後若隱若現,有人有意無意地將兩者畫上等號,而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最容易上當受騙。

佔中為何被雙學「騎劫」,最終遍地開花?為何佔領行動的吹雞者,竟然是後來得到外國勢力極力吹捧的黃衞兵隊目?對於這些問題,香港人難道不應該反思嗎?

青年問題在施政報告佔相當比重,除加大力度解決青年人普遍關注的房屋問題,還提出擴大對青少年與內地交流的資助、成立青年發展基金、資助年輕人創新等,正是為了從亂港勢力手中奪回下一代。只有斬斷伸向年輕人的黑手,香港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