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聚焦於房屋問題及青年問題,總體上比較務實,可謂不過不失。可惜藍圖易畫落實難,在目前的政治現實下,任何施政都難逃反對派狙擊,任何大計都可能被拖垮,昨天反對派議員舉黃傘離場杯葛施政報告,預告未來一年施政仍是寸步難行,更多更大的亂象還在後頭。

施政報告以「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為主題,凸顯佔領之亂後港府面對政治困境,政改是未來一年施政的最大難題。然而,鑑於政改能否過關並非操於港府之手,施政報告只能主打民生政策,在房屋問題重點落墨。報告承諾多管齊下,徹底改變土地長期供應不足的問題,包括將部分綠化地改變用途、填海、增加地積比率等,而古洞北和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棕地以及大嶼山填海,將成為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同時,港府將繼續探索與私人機構合作興建公營房屋,亦會邀請市建局提供資助出售房屋。

這些發展計劃其實不是新東西,不少在上一份施政報告已提出,惟因阻力重重而舉步維艱,未來能否過關斬將,仍屬未知之數。如果說在房屋政策上有新意,就是當局提出進一步完善「置業階梯」,推行「居屋三級制」,包括將部分興建中的公屋出售給綠表人士,對象主要是現行公屋租戶及已通過資格審查而即將獲編配公屋的人士,定價比傳統居屋低廉。較早前,當局將未來十年建屋目標由原先的四十七萬個單位增至四十八萬個,新增的一萬個單位,即屬於這種新型的公營房屋。

由於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走上抗爭前線,尤其是成為佔領行動主力軍,施政報告在青年政策上花了不少篇幅,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包括設立三億元發展基金,加碼資助本港中小學生到內地交流,發展青年宿舍等,惟效果成疑。另外,在安老、扶貧、優化人口、環保和保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方面,施政報告也分別作出回應,可惜大多是小恩小惠,新瓶舊酒,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沒有希望,也就無所謂失望。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關鍵不在於港府有何施政大計,而在於能否排除阻力。反對派不合作運動變本加厲,不僅有爭議的政制及發展項目遭狙擊,連一般民生政策都受阻,上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部分政策或措施如設立創新科技局等等,至今懸而未決,甚至連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公務員加薪也未能過關。舊債未償,新債又到,港府走不出「推出一項、跪低一項」的困局,不管施政計劃如何美妙,都不過是鏡花水月。

當然,港府並非不知道問題所在,施政報告開宗明義指出,香港在政制、經濟及民生發展上都面對抉擇,並呼籲反對派認清形勢,支持政改方案。然而,這根本就是對牛彈琴。說到底,政治爭拗不會平息,當局又沒有勇氣及魄力撥亂反正,施政報告淪為例行公事,香港怎麼可能有運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