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港府消息揭露,本港八大政府資助院校轄下的附屬公司或自資單位,除科大及嶺大兩間不設附屬公司或沒有開辦副學位課程外,其餘六間向學生「大吸水」後嚴重「水浸」,合共錄得多達逾四十二億元累積盈餘,其中有院校更錄得十五億元累積盈餘,賺錢力相當驚人!施政報告罕有呼籲八大轄下自資院校「回水」,透過減學費或增設獎助學金直接回饋學生。教育界擔心未來六年中學畢業生持續大跌,如減學費後,將加速「沒有靠山」的自資院校滅亡。

中大說現時沒有開辦附屬社區學院,故施政報告提及巨額盈餘並不適用於該校。

城大附屬公司或自資單位的資金結餘八點八億元。

八大資助院校附屬自資單位資金結餘

施政報告指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開辦的社區學院發展迅速,部分院校累積大量財政盈餘。港府消息人士透露,八大資助院校當中,除香港科技大學沒有開辦副學位課程,以及嶺南大學沒有附屬公司外,其餘六間院校轄下附屬公司或自資單位截至二○一三年六月三十日的經審核帳目資料顯示,各院校錄得由三千七百萬元至十五億元不等的資金結餘。

港大指僅4000萬盈餘

消息指,中文大學轄下附屬公司或自資單位錄得最多的十五億元累積結餘,雖然中大轄下設自資的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但中大發言人堅稱,現時沒有開辦附屬社區學院,故施政報告提及的情況並不適用於中大。香港大學轄下附屬公司或自資單位亦錄得九億九千萬元累積結餘,但其轄下自資的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及港大附屬學院發言人指有關數據並不屬實,澄清一三/一四年度僅錄得四千萬元淨盈餘,主要用在向港府償還貸款、拓展新課程等。理工大學指港府所指的盈餘並未扣除預留向當局歸還的貸款,該校定會將自資課程所得盈餘,用於優質教學。

結餘須用於教與學

消息人士指出,有關結餘屬八大資助院校的非政府資助帳目部分,有理由相信當中盈餘主要來自其轄下的自資院校,反映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已累積相當多的盈餘,「作為非牟利單位,必須將盈餘用於教與學,每間院校自己有盤數去計……可能收生比預期好,令結餘多咗,或者留作將來發展計劃如改善設施」。但消息認為,既然錄得大量盈餘,亦應存在減學費空間,希望透過施政報告呼籲,「每間院校都應考慮作出相應決定」。

教協會長兼大專發言人馮偉華直言,八大轄下自資院校雖然財政獨立運作,但始終會受益於所屬資助院校的原有資源,可減低部分營運成本,如圖書館設備、電腦學生管理系統等,加上「八大品牌」對學生較有保證,收生情況亦較理想,自然令盈餘大增。他認為有關院校理應減學費回饋學生,「如果儲到十億盈餘,就算無收入,一般自資院校都夠營運十年啦」。不過,他擔心,在未來六年中學畢業生人口持續大跌下,八大轄下自資院校如減學費後成功「吸客」,將加速其他「沒有靠山」的自資院校滅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