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即,扶貧委員會為非公屋及非綜援低收入家庭帶來好消息,將會再透過關愛基金,向低收入家庭派發一次性的生活津貼,而金額更「加碼」,合資格的四人或以上住戶獲發一萬三千元。不過,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表示,相關計劃不會恒常化,但會研究計劃扶助N無人士的成效。低收入生活津貼對N無人士到底是扶貧良方,或只是份新年禮物,節日過後就失去蹤影?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Q:生活津貼能有效拉近貧富差距嗎?

A:低收入生活津貼透過關愛基金發放,並非恒常的援助政策,可短期內紓緩貧困家庭,但未能長遠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發放生活津貼的初期,低收入家庭有額外款項可以使用,能紓緩他們財政壓力,但當津貼使用完畢後,低收入家庭的恒常收入並未有增加,依舊受貧窮問題困擾。

Q:N無人士的津貼是否應該恒常化?

A:關愛基金設立於政府體制外,屬非恒常化計劃,較政府體制靈活,可較快應對社會問題,因此能為不符合申請綜援人士發放津貼。除非政府修改法例,將N無人士納入正規綜援制度,否則他們的低收入津貼難以恒常化,而修改法例,增加綜援的受助範圍容易引起社會爭議。

延伸思考

1.金錢津貼的扶貧方案有何局限?

A:綜援及低收入生活津貼等扶貧方案,可增加低收入人士收入,而直接的金錢援助令受助人可以自由分配款項,購買最需要物品,增加援助效益。不過,金錢的援助屬於治標不治本,即使紓緩貧窮家庭的艱苦生活,卻未有確實解決問題,並非拉近貧富差距的長遠方案。

2.除了金錢援助,政府如何拉近貧富差距?

A:解決貧窮問題上,除了透過發放金錢,政府可在長遠政策上落手,而教育、房屋及就業則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基本方案。教育政策是解決隔代貧窮的方案,令貧窮家庭的下一代獲得較高學歷,購取較高收入,改善生活。另外,增加房屋供應量,為?房戶提供住屋及鼓勵就業,則直接改善貧困家庭的生活。

3.貧富懸殊對社會有何影響?

A:貧富懸殊造成社會分化,社會上出現仇富情緒,令社會及政局不穩。另外,貧富懸殊更令貧困家庭難以向子女提供較好的教育,造成隔代貧窮,而青少年難以向上流,則會引起青少年對社會及政府不滿,容易出現示威、罷課等等的社會運動,亦削弱政府的管治威信。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