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兩位特首上京述職,朝廷評價如何才是看點,一如所料,朝廷採取了揚澳抑港的做法。皇上對澳府過去一年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對港府只有「肯定」卻吝惜「充分」二字;李相國加多兩錢肉緊,對澳門兩任特首及三屆政府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對香港三任特首及四屆政府的工作則一字不提,只是要求香港珍惜來之不易的國際影響力,保持競爭力。心水清的人都聽得出,這其實是很不客氣地批評歷屆港府及特首無能,致使競爭力每況愈下。

朝廷給澳門打高分,給港府派的成績單則是不合格,當然不是沒有原因。如果說澳門是一名幼稚園學生,乖巧聽話,老師說甚麼學生做甚麼,得到老師歡心不足為奇,那麼香港則是進入反叛期的中學生,甚麼都要「自主」,甚麼都質疑一番,經常頂撞,難怪給老師的印象那麼差。

不是嗎?無論是二十三條立法還是國民教育,在澳門進展得十分順利,在香港全部遭遇滑鐵盧,尤其是長達近三個月的佔領行動,令朝廷在國際上大失臉面,說對香港不失望是不可能的。再看朝廷派駐澳門的欽差機構,權威十足,說一不二,而中央駐香港的欽差機構則形同虛設,更淪為此地反對派肆意嘲弄羞辱的對象,真箇是有苦難言,窩囊極了。相信駐港欽差向朝廷打的小報告決不會少,不可能不影響朝廷對香港的觀感。

同樣是一國兩制,朝廷在澳門如臂使指,在香港則心有餘而力不足,孰令致之?除了兩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兩個政府管治能力不同,同時也反映朝廷對於另一制度下的管理水平相當有限。朝廷充其量是一名合格的幼稚園老師,而用幼稚園那一套來對付中學生,必然是挫折重重。

兩岸四地,澳門是幼稚園學生,最好管理;香港是中學生,朝廷已有力不從心之感;對於早已實施民主普選、相當於成年大學生的台灣,只能更加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