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顏色及形態,或多或少可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若發現排出「黑便」,兼似「瀝青」般有黏性而帶異臭,可能代表有消化道潰瘍,甚至是癌症引致內出血;港安醫療中心外科專科醫生關添樂指,「血便」及「黑血便」可能反映消化道不同位置有出血現象,可由炎症或腫瘤引發,但亦可能是受紅菜頭、紅莓等食物色素影響,因此若市民發現大便有異,最好還是向醫生查詢,有需要可考慮接受腸鏡檢查。

醫生建議,若大便出現異常應考慮求診作檢查。(資料圖片)

進食紅菜頭等食物,亦有機會令大便染紅。(資料圖片)

關添樂指,若市民出現血便情況,可能需考慮以腸鏡檢查。

關添樂指,食物在消化過程混入膽汁,因此正常大便為黃褐色,人進食後消化系統會用三日把食物吸收再排出體外,如果消化時間比正常短,例如肚瀉時食物快速通過大腸,膽汁或未有足夠時間完全分解,大便或呈綠色。若大便有黏性兼呈黑色,一般是上消化系統的出血徵狀。他解釋,大便變黑是由於血紅蛋白經過消化系統的化學物及腸道細菌所致,因此黑便其實是出血迹象,常見成因包括食道炎、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腫瘤等。

食物色素亦可影響

若排出呈紅色的血便,則多數與下消化道出血有關,但亦可能是上消化道急速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包括痔瘡、血管畸形、細菌感染、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良性腫瘤等。有時大便亦可能呈白色或土色,反映膽汁不足,可能是膽管阻塞;大便若成黃色帶油脂及有惡臭,則可能是吸收不良或麩質過敏症。不過糞便顏色有異未必代表有病,亦可能是食物色素所致,如鮮血色或因紅菜頭、紅莓或紅色膠囊等所致。

關添樂補充,大便隱血測試可檢測大便中肉眼看不見的血液,若呈陽性反應,有百分之二至十是癌症,兩成至三成為腺瘤或息肉。不過,有關測試亦可能出現假陽性及假陰性,對大腸癌及直腸癌的敏感度分別只有一成九及一成四。他建議有腸癌家族病史人士及五十歲以上人士,應考慮接受大腸鏡檢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