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關於大學研究院是否錄取過多內地學生,對本地學生不公的爭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經驗。

本學年起我攻讀研究院,選課系統會註明哪科以英語或普通話教授;如沒有特別標示,則該科以廣東話教學。雖然自問英文及普通話不算差,但「有得揀,梗係揀母語」廣東話吧。故此我選的全都是廣東話課。

可是正式上課時,其中一科的任教老師因來自內地,聽不懂廣東話而以英語教學。不少本地生也十分錯愕,明明是廣東話的課突然轉用英文,會影響學習。但畢竟是研究院,英文是另一個指定語文,這個誤會最多只屬行政失當,同學也就此罷了。

但該課有大半內地生,在討論環節往往會以這句做開場白:「喔不好意思我英文不好,還是說國語吧。」然後就以普通話發言。結果屬少數的本地生只能說英文或「笨忍」級數的普通話。

我很疑惑,來人家的地方唸書,不是要入鄉隨俗嗎?但這個會引起公眾對本地生權利的注意,卻可惹來「香港人普通話/英文能力差,眼光短淺,競爭力不足」的批評吧。也許這是本地生的原罪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