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許多海洋動植物賴以維生的食物來源及棲息地,兼具極高的欣賞及保育價值,漁農自然護理署昨公布,本年度的珊瑚礁普查結果顯示,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生物品種豐富,當中海下灣的珊瑚灘錄得最高的珊瑚覆蓋範圍,達百分之七十九。調查雖然發現個別地點錄得珊瑚受損或白化現象,但情況僅屬輕微及局限於個別地方。

珊瑚礁普查員記錄珊瑚的品種、覆蓋率和健康狀況。

西貢小丑魚和海葵

牛尾洲扁腦珊瑚

本年度的珊瑚礁普查在六月展開,範圍涵蓋香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長的地方,三十三個普查地點中,九個位於海下灣、印洲塘和東平洲三個海岸公園內,各個普查地點所錄得的珊瑚覆蓋範圍各有不同,由兩成二至七成九不等;普查亦量度珊瑚色素的濃度,評估珊瑚的健康狀況,九個評估地點的珊瑚,平均指數為四點三四,結果與去年相若,遠超一般平均值,顯示珊瑚健康狀況良好及持續穩定。

動員逾650潛水義工

在普查中,大部分地點所錄得的生物品種數目亦很可觀,最常見的包括海豬魚、石斑、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在西貢牛尾海和香港東北水域,包括三個海岸公園的範圍內,都錄得較多的石斑、海豬魚、火點和細鱗。

香港珊瑚礁普查屬於一項全球計劃,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於一九九七年首次舉辦,漁護署自二○○○年起與基金攜手合作,今年有超過六百五十名來自不同界別的義務潛水員組成六十三隊潛水隊參加,漁護署頒發紀念品和證書予參與隊伍和科學家,表揚他們的貢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