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競爭政策研究小組主席鄭建韓昨再度批評政府與兩家電力公司的《管制計劃協議》設計有問題,允許兩電每年把燃料附加費全數轉嫁市民,令兩電無誘因去尋找廉價燃料發電幫市民減電費,但諷刺的是市民作為支付者卻無權選擇發電燃料,建議港府在新一份《協議》作出修改,要求兩電承擔燃料價格波動的風險,相信此舉有助減電費。

消委會倡社區設發電機

消委會日前發表本港電力市場研究報告,炮轟港府與兩電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縱容兩電在零風險下年年喪賺高近一成准許利潤。

鄭建韓昨出席一個電視台節目時稱,目前電費中近半屬輸電、配電及零售成本,認為若容許在社區興建小型燃氣發電機組自行發電,長遠毋須倚賴兩電供電,值得研究。

鄭承認,有關建議的經濟可行性須視乎用家所在地段的地價,不可能預期在中環商廈發展有關設施,他曾與工程界人士商討,發現現時不少商廈設有後備柴油發電機,認為只需研究把這些機組改作天然氣發電,若兩電及煤氣公司願意開放天然氣管道配合,相信長遠可節省電費,用家亦可有多一個選擇。

鄭又稱,現行《管制計劃協議》都是港府與電力公司的秘密討論,公眾身為電力使用者卻不容參與,完全被排除在外,情況並不理想。

鄭強調現有《協議》將於二○一八年屆滿,認為是改革電力市場的契機,促請港府容許公眾參與檢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