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達吏昨日在佔領區移除障礙物,佔領人士並沒有像早前般抵抗。一葉知秋,這不只因為法理上市民要服從法庭決定,在政治操作上,亦顯示佔領運動的政治能量大減。中文大學日前發布的民調顯示,佔領行動支持率由十月的三成八下跌至三成四,不支持率則由三成六上升至四成四,六成七受訪者認為應全面撤離,形勢逆轉。不同的調查均顯示,市民對佔中的支持及不支持率此消彼長,代表市民由支持轉變為反對,難以再硬說市民未明白佔領理念。事已至此,要光榮撤退,泛民議員起關鍵作用:

首先,泛民曾說會杯葛第二輪政改諮詢,這一着令泛民自斷雙臂,無法在系統內向政府施壓,現在只剩下「街頭問題,街頭解決」。因此,泛民議員若能將佔領人士及市民的訴求重新注入諮詢機制,在談判桌和條文上與政府較勁,比起堅持佔領而漸失支持,更能實際地為香港帶來普選。第二,泛民曾表示,無論民意如何都會否決方案,這一着雖有明志效果,但泛民一向以六成民意自居,一個與民意脫節的決定,實是自廢武功,現在民意逆轉,更加進退失據。泛民要重接地氣,就要依民意而行,進退有時,要告訴社會他們會履行代議士的責任,重返議事堂,相信比待在街頭更能贏得掌聲。第三,民調顯示,五成二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作出具體讓步,故政府須於第二輪諮詢提出更多切實建議,充分加入民主元素;若能反映社會普遍訴求,可增強退場能量。

事實上,退場並不等於放棄普選,只是轉換方法,重新將建議和訴求由街頭導回官方政治渠道。說到底,政制改革是法律的事,立法會議事堂才是唯一可以令普選發生的關鍵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