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迷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來形容青年問題,就本港而言,用「憤怒的一代」或「絕望的一代」形容更加貼切。在今次佔領行動中,年輕人衝在最前線,除了血氣方剛,易受不懷好意的政客唆使,更因為他們對現實不滿,對前途徬徨。青少年問題不解決,社會不可能和諧,香港不可能有明天。

青少年問題主要還是就業和前途的問題,這從一項民意調查可見一斑。有青年關注組織就「青年窮忙族能脫離困境嗎」進行調查,在五百多名受訪青年當中,近四成人認為自己屬於在職貧窮,而造成在職貧窮的原因依次是住屋開支高昂、個人學歷低、工種選擇少或個別行業不景、日常生活開支太大以及工作不穩定。有受訪者抱怨,即使每日上班十至十二小時,也無法積累經驗改善工作待遇。試想想,不少年輕人努力工作卻入不敷支,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遑論成家立業,「三十而立」已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調查還顯示,逾五成受訪者認為難找到長期穩定的工作,七成認為難於找到有發展前途的工作,不少青年人認為自己永遠也無法脫貧。調查結果反映青少年問題不斷惡化,近八成年輕人對現實不滿,對未來失望,努力工作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說明社會上升通道已經斷裂,社會階層已經固化。「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正是香港現實的寫照,一個令大部分年輕人失望以至絕望的社會,勢必成為一座活火山。

為誰辛苦為誰忙。年輕人質疑社會不公平,必然走向街頭,甚至走向激進,年前保衞皇后碼頭及反高鐵運動,已活躍年輕一代的身影。可惜港府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至今次佔領行動爆發,高官才首次承認過去十多年對青年工作做得不好,需要檢討。誠然,承認工作失誤總比繼續將頭埋在沙堆要好,然而知易行難,以年輕人最感無助的房屋問題為例,港府空有十年房屋大計,可惜施政有心無力,拓土建屋寸步難行,致使私人樓價高處未算高,公營房屋供不應求,安居樂業愈來愈遙不可及。更大的問題是,香港產業轉型坐而論道,蹉跎歲月,看似全民就業,其實年輕人選擇非常有限,尤其是低學歷、低技能的年輕人,往往只能從事零售、飲食等行業,賺取最低工資,根本不可能脫貧,遑論向上流動。

中央官員說過,房屋問題本來是社會問題,搞得不好就成為政治問題。青年問題何嘗不是如此呢?佔領運動的最大教訓就是,港府在與外部勢力支持的反對派爭奪年輕一代的較量中,大敗而歸,當年輕人紛紛投向反對派,所謂確保愛國愛港陣營長期執政也就淪為一句空話。

怨之所聚,亂之本也。佔領運動接近尾聲,解決青年問題才剛剛開始,如何急年輕人所急,想年輕人所想,為他們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不僅是對港府的挑戰,更是對「一國兩制」的考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