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治療關鍵在於「黃金三小時」,若病人可及早接受俗稱「通血管針」的溶栓治療,可大大提高康復率。伊利沙伯醫院去年首推「二十四小時溶栓治療」中風病房,由中風科護士及內科醫生隨時候召,到急症室評估懷疑缺血性中風的病人,盡快決定是否上病房注射溶栓藥物,成功令病人由入院至治療的平均時間縮短十三分鐘。院方上月再將病房病床加至二十四張;腦內科醫生指出,若病人盡早接受治療,平均住院數天已可出院回家,毋須轉到復康醫院。

區先生去年急性中風,幸發病一小時內送抵伊院接受溶栓治療,留醫數天已出院。

中風病人可透過電腦遊戲,鍛煉上肢活動。

物理治療師訓練中風病人上、下肢肌肉,改善不正常的張力及預防關節僵硬。

方榮志醫生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伊院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宗中風個案,該院自二○○九年起提供二十四小時靜脈輸注溶栓治療,即為中風後三小時內送院、經評估後合適的缺血性中風病人注射血栓溶解劑。該院去年再加強中風服務,首設提供二十四小時溶栓治療的中風病房,備有十六張床,上月更加至二十四張。

該院腦內科顧問醫生方榮志解釋,急症室分流護士會先為疑似中風病人評估,確定符合接受溶栓治療的「黃金三小時」標準,即分流為第一類緊急個案,交急症室醫生跟進,同時通知中風科護士到場評估,並即安排腦部電腦掃描及驗血,化驗結果證明合適,即送往中風病房。

中風科護士助評估

伊院分析顯示,中風入院的患者,七成曾在中風病房接受治療。病人以往由送抵急症室至接受溶栓治療,平均需要七十四分鐘,設立中風病房後可加快十三分鐘,相信因中風科護士協助評估,加快病人轉到病房流程。方榮志引述外國文獻稱,若病人延遲治療十分鐘,可致二百萬腦細胞死亡;相反若提早十分鐘治療,康復機會可增兩至三成。他指出,中風病人以往在伊院治療後,通常會轉到九龍醫院做物理及職業治療,平均留醫兩星期;設立中風病房後,半數病人留醫數天,經評估後便可直接回家,院方之後會安排物理及職業治療師家訪跟進。

五十九歲的區先生去年在家急性中風,右身癱瘓及說話含糊,幸好一小時內經救護車送入伊院,並轉送病房接受溶栓治療,留醫數天後已出院,目前手腳活動能力大致恢復,可簡單書寫,但說話能力仍有待改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