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造反,三年不成」是流傳已久的熟語。書生,也有說是秀才、文人或者知識分子。史學家易中天說,中國歷來造反的多是兩種人:一種是有大本錢的豪族;一種是一無所有的流氓。文人都是聰明人,遇到機會,總要瞻前顧後想得太多,等想妥當了,可能機會已消失,即使未消失,他也多半不敢放手去做。因為文人沒有豪族的大本錢,但也是有點本錢的人,無虞溫飽,他可以將知識賣給統治者,當國師、當「中策組顧問」,當朝廷「護法」。就是不會造反。

這種說法並非絕對真理,例如對洪秀全就不適用,但我覺得洪秀全肯造反,因為此人精神有點異常;毛澤東肯造反,是他家雖然不算貧農,但跑到城市就自覺近乎無產者,連北京大學的老師都高不可攀;孫中山之造反,因為他是「離地中產」,失敗了沒有人身危險,成功了才入境摘桃子。

照這樣說,佔中三子又是另一類人。戴教授自稱這一次運動對他來說是「一鋪清袋」。我的理解是以前的人生規劃及努力得來的成果,都會由於發起佔中運動而承受極大損失,因一個人要當上大學副教授或教會資深牧師,必定是多年辛苦奮鬥的成果。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造反,可以得天下,佔中三子即使成功了,是香港人有所得,罪責和其他代價卻由他們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