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外判工人發動工潮,要求改善待遇。工人堵塞碼頭通道,部分情緒較激動的更跑出公共道路上靜坐,期間又與保安衝突,多名保安受傷。工人的行動嚴重打擊香港航運界的口碑及國際聲譽,卻沒有人去辱罵、驅趕他們,反而很多普羅市民去碼頭聲援工人,還和他們一起從維園出發,遊行去政府總部示威。支持碼頭工人的,還有工潮受害人,一家專營日本雜貨的公司,因貨櫃不能如期交貨,損失很大,是很明顯的苦主,但它的老闆卻公開支持工人。

罷工工人為了私人利益,損害香港整體利益,但人們認為他們的訴求合理,就不去反對他們採用的手段,只是和他們一起向資方施壓,資方亦沒有僱請江湖人物或發動苦主驅趕他們逼他們復工。

比對起雨傘運動,佔領街道當然也對一時的香港整體利益造成損失,但佔領者為的不是改善私人待遇,而是為長遠公共利益。貨櫃碼頭資方認為工人要求無理,雨傘運動抗爭對象的政府,卻沒有說真普選不合理,只是將真普選日期推向未來。此中最大分別是,建制成功動員有真有假的苦主,以高調到肢體衝突方式去反佔領;碼頭工潮中的資方沒有這樣做。雨傘運動的佔領者未能動員苦主及普羅市民向政府施壓,使政府的壓力只來自佔領區,所以碼頭資方屈服而今日政府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