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這個香港分裂動盪的大時代,父親走了,原來,兒時香港人和睦共濟的日子是多麼令人懷念的。

家父並非出生在富裕時代,童年時經歷二戰,少年時代又逢內戰,輾轉到了香港。他很努力工作,但沒有享受到經濟起飛的成果,皆因他將所有的都放在家庭、放在我們四兄弟姊妹的學業和生活上。我們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說是窮困,但父親總會用僅餘的資源去幫助比我們生活更差的人。他常說,比我們更差的還有,所以我們家有七張椅子,他也會把多出的一張送給有需要的朋友或家庭。

父親的人生座右銘並非甚麼大道理、大學問的格言,只是很平實、很簡單的一句:「不要添麻煩給別人。」由小至大的問題,他也是盡力一個人去擔當解決。我們從來沒有由他口中聽到埋怨的話。生活艱難時,他沒有埋怨社會的不公。居無定所時,他沒有埋怨政府的沉默。他是不追求公義、沒有理想的人嗎?當然不,只是他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還會顧及別人如何生活。雖則父親並非大人物、大慈善家,也會幫老弱排隊輪水,還會協助同鄉申請公屋,也會主動參與解決睦鄰糾紛,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獅子山精神」。

家父由發病到臨終正值佔中時期,我們在醫院陪伴他時,電視新聞總會播出各式各樣的佔中新聞,每位朋友、港人的討論話題總離不開佔中這個議題。學生、部分市民對香港民主的執着值得尊重,但我也心痛看到執法人員與市民的衝突。我感受到各方都有着不同理念,也受到不同壓力,可惜找不到出路。為甚麼我們不能同舟共濟,一同面對未來呢?我們能夠重拾華洋共處、和睦友愛的時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