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穎報道】俗稱「阿拉伯茶」的新興毒品「恰特草」(Khat葉),約四年前開始流入香港,但近一兩年檢獲數量已有上升,由於「恰特草」外形似普通莧菜,可直接嚼食,曬乾後似茶葉,可磨成粉末,配合飲料沖服。換言之,服食者不需使用任何工具,隨時在家中都可服食,加上「恰特草」價錢低廉,市民很容易便可接觸,因此,有社工擔心「恰特草」將成為本港青少年服食毒品的新趨勢,令本港的隱蔽吸毒問題更加嚴重,最終為禍社會。

時下青少年多在自己或友人家中隱蔽吸毒。(資料圖片)

曬乾的恰特草外表酷似茶葉。(資料圖片)

濫藥者可直接嚼食恰特草取得快感。(資料圖片)

檢獲量去年起上升

本港於今年檢獲的「恰特草」數量較去年有所上升,香港海關指出,主要是由於海關與廣東海關合作,於今年四月及六月,海關根據情報在香港破獲「恰特草」的儲存倉庫,共檢獲約二千七百公斤「恰特草」。其後海關再針對上述案件加強打擊,在九月至十月期間,在香港國際機場再檢獲約三千五百公斤從非洲偷運到港的「恰特草」。

「恰特草」流入香港趨勢上升,已引起從事青少年濫藥輔導服務的社工關注,明愛容圃中心社工督導主任馮慶球表示,本港的隱蔽吸毒問題本身已很嚴重。事實上,禁毒處亦已指出,根據藥物濫用中央資料檔案室的數據,雖然近年被呈報吸毒者數目有下降,但去年首次被呈報吸毒者當中,有半數已吸毒最少超過四年,與○九年相比足足上升逾一倍;直到今年上半年,有關數字更上升至超過五年,顯示隱蔽吸毒問題有惡化的趨勢。

馮慶球指出,時下年輕人多躲在家中吸毒,難以被察覺,即使是同一屋簷下的家人,亦要在毒品對當事人的身體損害變得明顯後,才會發覺得到。而「恰特草」的服食方法如此便捷,即使未聽聞有人服食,亦擔憂此毒草不斷流入後,遲早會在吸毒者群中流行起來,進一步加劇青少年及成人隱蔽吸毒的情況。

無即時損害難察覺

情況就如氯胺酮(俗稱「K仔」),馮慶球稱,K仔當初之所以會流行起來,就是因為其服食方法方便,吸毒者容易取得,而且沒有即時身體損害,不容易被察覺。他續稱,若「恰特草」真的流入本地市場,相信會先成為一小撮吸毒者趨之若鶩的新藥物,由「小圈子」再逐步擴散至其他濫藥社群,大規模被濫用。

馮慶球批評當局在毒品管制方面一向後知後覺,待一種毒品完全流行才立法。可幸的是,即使「恰特草」是新興毒品,其內含的卡西酮及去甲偽麻黃鹼兩種興奮劑成分,均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但認為政府仍應加強打擊及堵截,以防患於未然。

明愛樂協會主任張大衛亦坦言,「依家吸毒唔同以前有迹可尋」,青少年在家濫藥後,需經一段時間才會被發現。張大衛表示,雖然現時仍未曾聽過有青少年服食「恰特草」,但他亦直言,當有新興毒品流入本地時,政府往往未會採取即時行動,一般等到該藥物被濫用時,才會立法管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