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佔中」發展至今,局勢出現了危險的訊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體制內學者梅新育的評論文章《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動亂」一詞出現九次,其中三次將「佔中」稱為「動亂」。官媒上一次對國內事件定性為「動亂」,是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之後,一切失控,直至血薦軒轅。

雖然《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政治地位不可與《人民日報》並論,署名評論文章規格也遠低於社論,但請相信一點:《人民日報》的任何一個版面,都不可能隨便刊登一篇關於重大事件的定性文章;既然刊登了,就一定是訊號。北京一方面表達了對事件失控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展示了中央的耐心已經按捺不住,一方面在試探外界對升級「佔中」危機級別的反應。

凡是公民運動,考驗的是對抗雙方的意志和智慧。一般而言,運動方的政治智慧往往會決定對立方的政治智慧。

事實證明,無論是發起「佔中」的「三醜」抑或真正的佔領者學生團體,要麼懷有骯髒的個人政治目的,要麼是頭腦簡單、空有熱血,政治智慧簡直全部為零。在這樣的對手和局勢的逼迫之下,港府、北京的政治智慧會有甚麼樣的水平?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慄。

應該肯定,截至目前為止,港府和北京對「佔中」的處置是非常理性、冷靜、合法、合情的,不僅堅持了政策底線,也網開一面、留有餘地。

希望北京能看到,廣大香港市民其實是非常反感當前的「佔中」態勢,亦樂見二○一七年普選在《基本法》框架下成功推進。也希望北京知曉,留守街頭的人士,大多是真心希望香港明天會更好的人士,其心可嘉;真正抱有壞心的政治搞手,永遠躲在幕後盤算自己的利益。「佔中」不是動亂,中國承受不起再一次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