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有統一的宗教,那就是拜錢教;如果說中國有唯一的真神,那就是印在人民幣上的毛澤東。最近少林寺與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就錢銀轇轕對簿公堂並展開罵戰,說到底就是「錢」字作怪。

到底誰是誰非,外人一時難以明瞭。據寺方指出,多年前雙方簽訂合同,門票收入的七成歸嵩管委,三成歸少林寺,然而從一一年至一三年,嵩管委拖欠應付給少林寺約五千萬元門票收入,久討不果之下,只好向法庭起訴討公道。嵩管委一名領導則反唇相譏說:「少林寺要那麼多錢幹甚麼?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

其實,出家人也是人,也要食飯,除了應付日常基本生活,還要修橋補路做慈善,開公司推廣少林文化更要投入先期資本,在在需錢。再說,現在是商業社會,契約精神必須尊重,少林寺要求履行合同天公地道,合理合法。嵩管委不直接回應是否私吞錢財,也不回答何時還錢,反而從道德高地指摘少林寺貪財,顧左右而言他,完全是一副流氓嘴臉。少林寺大可以反擊:施主,你要那麼多錢幹甚麼?

當然,少林寺本身也不是沒有可議之處。自當年一部《少林寺》電影打響名頭,少林寺一頭扎進滾滾紅塵,走上商業化道路,如今少林寺名下企業達數十家,美其名曰弘揚少林文化,其實是將佛門清淨地當成一盤生意來經營,方丈本人儼然大老闆,出入有名車,往來無白丁,同出家人苦行僧生活已格格不入,也同不少寺廟仍堅守安貧樂道形成鮮明對比。譬如雲南有名寺拒絕劃入所謂風景管理區,拒絕同官府勾結分肥賣門票,乾脆關閉山門,令人肅然起敬。反觀少林寺同當局合作發財,埋下昨日因,才有今日果。

官不似官,寺不成寺,少林寺與當局為錢銀反目不是個別事件,而是社會變遷、道德墮落的縮影。當寺廟也開始掉進錢眼裏,整個社會見錢眼開,何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