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風在香港愈吹愈烈,不少港人愛吃泡菜及韓式炸雞、煲韓劇、聽K-POP(韓國流行音樂),走進韓國文化。另一邊廂,亦有韓人扎根香港,北區醫院病房便有個「阿豬媽」(韓語:嬸嬸),她曾與醫護共同戰勝○三年沙士一役,見慣醫院疫症,工作態度十年如一日,每日埋首拖地、抹床、執被鋪,務求把病房徹底打掃乾淨。「阿豬媽」眼見病房氣氛沉悶,就以「唔鹹唔淡」廣東話與病人打開話匣子,又不時與同事交流中韓美食,實踐港韓文化融合。港韓兩地交流雖漸頻密,不過據本港人口普查資料,近年居港韓國人仍屬「少數民族」,只有近五千人。

韓裔烹飪導師趙朱現(左)教授港人醃泡菜。

李順子愛戴橙色框眼鏡,外形潮爆。

李順子(左)去年偕丈夫回到首爾賞紅葉。

李順子(左)去年偕丈夫回到首爾賞紅葉。

本港不同國籍人口分布

今年五十二歲的「阿豬媽」李順子,戴着一副橙色框眼鏡,外表潮爆,其親切愛笑面容,甚得病人及同事歡心。她十八歲來港,在港居住已三十多年,在北區醫院任運作助理已踏入第十一個年頭。她憶述○三年沙士襲港時,她初走進病房時,亦曾擔心受疫症傳染,但目睹所有醫護人員全副裝備,令她安心不少,「做足安全措施就唔驚。」

醫管局邀拍教學片

把洗手盆、病床抹得一塵不染,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阻止病症傳播的把關要員。順子示範用毛巾抹床欄和「捽」扶手的功架,手勢絕不馬虎,「食飯枱、病邊扶手係最多病菌嘅地方,要抹多幾次。」盡責的她,清潔認真的「事迹」傳揚千里,醫院管理局總部甚至力邀她粉墨登場拍攝短片,教導同事如何做好感染控制。

順子是南韓光州人,她回想起一九七七年,當時正值花樣年華,眼見香港工作機會處處,「黃金遍地」,加上有韓國親戚在港「照應」,於是來港闖一闖。順子笑言,當初離鄉別井但求一試,未料到竟然能夠廣交朋友,加上後來嫁給港人丈夫,夫婦倆育有一名女兒,早已落地生根,未想過回鄉,「住落就唔想返去,呢度多朋友。」

她憶述,初來港時言語不通,為學好中文,她花了七、八年讀夜校,白天在電子廠打工,晚上讀中文課。身為港人「家嫂」,順子與本地主婦無異,學懂打麻將、煮中菜,三年前更夥拍同事,贏得北區醫院麻將比賽亞軍,加上她能操頗流利廣東話,不問她姓名,也難認出她是韓國人。

對於韓風近年席捲香港,順子也為韓國文化傳至本港而大感高興,而她本身亦感受至深,皆因身邊同事得知她是韓國人,都不禁上前向她請教韓文及烹任韓國美食的心得,「會問我泡菜、炒年糕點整先好味,我又請教佢哋蒸魚、炒青菜技巧」。

居港韓人不足五千

像順子一樣定居香港的韓人不多。據本港人口普查資料,二○○一年居港韓國人有四千九百四十人,○六年及一一年則有四千九百一十一人和四千九百六十一人,人數變動不大。入境處近五年出入境紀錄顯示,本港有四千五百至四千六百名韓國人定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