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推行六年,當中有最多團體申請活化的雷生春,每年平均使用和參觀的人次只有五萬多,遠低於當初目標十四萬人次。發展局承認雷生春使用人數較預期差,指各團體已積極推廣增加人流。

每年五萬多人使用和參觀雷生春,低於當初目標十四萬人次。(資料圖片)

雷生春由浸會大學活化為中醫藥保健中心,投入服務至今兩年半,但截至今年八月底,去參觀或使用的只有十二萬人次,即平均每年有五萬多人次,與當初希望每年約有十四萬人次的目標有一段距離。

診金貴及政府支援不足

油尖旺區議員黃舒明說人少的一個原因是診金貴,區內已有不少中醫診所,競爭大及港府支援又不足。浸會大學則稱,雷生春開業第二年已收支平衡,比預期早,他們也不時檢討運作及參觀安排,包括與其他團體合作,以提高人流。

當年負責雷生春活化設計的建築師、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林中偉認為,人流多少不重要,「即使不是進去參觀,只是在外面經過,對美化香港、對歷史的貢獻已經存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