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帶領威爾斯親王醫院對抗沙士期間,馮康每次「出場」均神情嚴肅,多年來這位醫院管理局「元老」的「cool爆」樣可謂深入民心,但原來他心中卻一直有一團追求音樂夢的火。去年他辭任醫管局新界東聯網行政總監後,便再度加入四十年前有份創立的中樂團,粉墨登場拉二胡,更與團員大玩crossover,讓中樂跟沙畫大師和微電影結合以新形式演繹,明年更構思破格結合魔術及棟篤笑演出,要將中樂來個大變身。馮康為了令中樂可「飛甩」老土形象,一方面不斷招攬年輕成員入團,另又向各區學校派特惠票,鼓勵後生仔欣賞中樂。他認為中樂蘊藏歷史故事,以聲、畫演活國民教育課,比平鋪直敘的教科書來得立體和「潮」得多。

馮康笑言推廣樂團比管理醫院更難。

沙畫大師海潮演繹《霸王卸甲》時畫出千軍萬馬的場面。

樂團亦曾以微電影配合中樂演出。

做慣「一哥」的馮康要留心看指揮,配合團員的樂聲,不能濫竽充數。

○三年沙士時馮康(箭嘴示)回應沙士調查報告。(資料圖片)

馮康不再做聯網行政總監後,到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執起教鞭當教授作育英才、擔任社區醫學院院長,還騰出更多時間練習拉二胡,臨近演出之際更進行密集式練習,為配合樂團成員仍需急起直追:「總不能夠濫竽充數!」不過他仍未搣甩「管理癮」,除台前演奏,亦擔任樂團的策略發展委員會主席,肩負籌募經費和改造樂團之重任。

團員多元化互補不足

樂樂國樂團於一九七四年馮康高中畢業時成立,當年他與拔萃男書院及其他男校一班志同道合學生組織樂團演出,團名源於《論語》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至今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社區同享中樂。幾十年後,樂團已加入了來自不同階層的成員,例如學生、退休警察、醫護人員、新進作曲家、甚至一家大細參與,年齡層由十一歲至七十幾歲的「老中青」都有。馮康認為,團員多元化可互補不足,年輕成員受過正統樂理和樂器訓練,基本功紮實,但人生閱歷就相對較少。他笑言,中樂往往滲透情感與意境,年輕人「好難演繹鬱鬱不得志喎!」這就靠樂團中較年長一輩去彌補。

「要我幫醫院攞資源我一定識,因為服務需求有數計,但要將中樂普及化,定義好廣泛。」馮康覺得,吸納年輕、新進演奏家和年輕觀眾是將中樂普及化的重要元素,他發現,不少年輕音樂畢業生都缺乏表演平台,樂團則可讓年輕人累積演出經驗,提供創作平台;為免中樂「老化」,樂團推行社區教育關愛計劃,為各區學校師生、弱勢社群派特惠、甚至免費入場票,吸引年輕人欣賞中樂。他又提到聽中樂好處,是樂曲中包含歷史背景,若政府推國民教育列入教科書惹來反彈,中樂都是國民教育的一種,「生活上好多機會接觸國民教育,唔一定書本」。

盼平衡藝術商業元素

提到樂團的「錢途」問題,馮康認為,政府將大部分資助給予較大型樂團,規模較小的樂團要求存,便要突圍而出,吸引社會上的「知音人」資助。

被問到中樂如何才算潮,他希望平衡藝術與商業元素。他憶起,每天在海旁跑步都遇見數個拿着樂器,各自奏歌的長者,又想起早前到外國出席女兒畢業禮期間,途經公園看到一群人在「jam歌」,他希望未來中樂普及化,就如這班素未謀面的人聚在一起「呢種就係融入社區的表演平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