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團體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貧童的家庭居住空間狹窄,人均居住面積僅三平方米,比公屋擠迫戶定義的五點五平方米更擠迫。受訪家庭每月平均收入約八千元,無法滿足子女的學習需要,逾八成被迫在飯枱做功課,近四成在床上讀書。十三歲的佩儀一家三口蝸居於九十呎劏房,要在飯枱旁站着做功課,所以希望能盡快獲批准「上樓」,改善居住環境。

逾八成居於劏房的貧童無書枱做功課。

劏房加租變相迫遷

社區組織協會進行劏房貧窮兒童住屋狀況調查,共訪問一百二十五名活於貧窮線下的兒童,他們大多與兩至三名家人共住,約六成半兒童居於劏房。六成九的受訪家庭月租平均為三千零六十四元。受訪兒童中,近六成家庭正輪候公屋,當中近兩成人輪候長達五年以上。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指出,不少受訪兒童家中空氣混濁,當中一成更沒有窗,不見天日,恐損害貧童健康。施表示,近年劏房及板間房加租嚴重,最嚴重試過加五成,對貧困家庭「變相迫遷」。她促政府將每年公屋的興建量增至三萬五千個單位,縮短輪候時間,並重設租金管制,紓貧戶之急。

升讀中一的佩儀與家人居於月租二千三百元的深水埗劏房,居住地方太細,鞋子被迫放屋外,「成日畀人當垃圾丟咗,要重新買過。」居住環境品流複雜,家門曾被不明人士潑嘔吐物及糞便。她表示,全家月入僅八千元,輪候公屋五年仍未有消息,害怕一旦被迫遷,將無處容身,冀政府發放租金津貼,並可盡快獲批公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