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去年初提出在十八區設立社區環保站,作為環保教育中心,並定期派車到區內清運經濟價值不高的可回收物料到站內暫存。首個社區環保站將設於沙田,建設工程已展開,但未「開業」已被批評問題多多,環保站僅一半地方用作回收工作,令回收物料儲存空間不足,回收效率有限。而承辦招標,以價低者得為主要準則,中標者將相應以低成本處理回收物料及進行宣傳教育,能達致最佳效益存疑。有區議員更直指有關計劃「好似成班坐office嘅人諗出嚟,無考慮過實際運作!」

「綠在沙田」的社區環保站位於石門工業區要道。

「綠在沙田」的社區環保站興建工程仍在進行中。

沙田社區環保站設計草圖。(模擬圖片)

有關計劃設於沙田的首個社區環保站,位於石門安平街和安心街交界,預計在今年年底投入服務,不過,沙田區議員黃宇翰指出,有關的環保站設計有問題,根據標書的圖則,環保站佔地約一千六百平方米,地方已經不大,卻僅約一半的地方用作回收物料的工作,另一半需要設立教育及示範中心,因此,若要處理來自沙田區約六十多萬人口的回收物料,空間根本不足,可承受的回收量並不多,其回收效率亦十分有限。

忽略技術標準失衡

黃議員又指出,有關計劃的環保站承辦團體招標準則,是以低價評標為主,佔七成,技術成分僅佔三成,考慮標準嚴重失衡。「環保本身就係使錢嘅工作,點解會以價低者得為準則咁矛盾?」以投標報價低者作優先考量並不合理,因為「變相可能咩都唔做嗰個成功中標!」中標者報價最低,但未必能在處理回收物料及宣傳教育上達致最佳效益。

位處要道恐阻交通

環保站只處理舊電器、光管、玻璃樽及充電池等物料。黃議員稱,起初環保署擔心在環保站作回收物的前期處理會造成污染,故僅允許暫存回收物料。但這樣等於「送入嚟時係垃圾,送番出去又係垃圾,咁有咩意義?」回收物如玻璃樽,裏面存有水分,如不作任何處理反而會產生異味等衞生問題。環保署接納意見後,已容許承辦商在站內進行前期處理工作,例如對回收物料作初步分類、將玻璃樽打成碎屑等工序。

民建聯石門區社區主任黃冰芬表示支持興建環保站,但同時擔心引起區內的交通問題。環保站位於石門工業區的入口位置,「對出係車輛來往石門工業區嘅要道,平時喺的士交更時已經非常擠塞」,環保站落成後,除回收車輛外,將經常有旅遊巴在門口接送參觀團體,有可能造成更嚴重阻塞。

環保署發言人回應稱,沙田社區環保站項目已定名為「綠在沙田」,主要以物流支援為主,收集得來的可回收物料只會作短暫儲存,經過分類、包裝等簡單工序後運往適當的回收設施。「綠在沙田」僱用的回收貨車數目有限,大部分時間在所屬區內提供收集服務,不會在要道停泊或密集穿梭,不會對途經地區造成滋擾或影響交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