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及早發現並切除腫瘤,存活率可大增,惟國際沿用的肝癌分期方式,令部分中晚期患者失去做手術機會。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利用三千多名肝癌患者數據,開創亞洲首個具治療指引的肝癌分期系統,由「分四期」變成「分五期」。根據新系統,會有額外兩成患者接受較進取的手術治療,存活率可提高近一倍,存活期延長到十六個半月,有信心這套「心法」可推廣至國際採用。

潘冬平(右二)指,溫先生(右一)雖有四個肝腫瘤,但仍可用手術切除。(資料圖片)

經常大量飲酒可增加患肝癌風險。(資料圖片)

兩種肝癌分期系統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港大肝膽胰外科主任潘冬平解釋,以往全球主要參考「巴塞隆拿肝癌分期系統」,將肝癌分四期,少於兩厘米的單一腫瘤才可做手術,中至晚期建議做化療、標靶治療或紓緩治療。

整體多兩成患者受惠

他指巴塞隆拿系統太保守,會令有多發性腫瘤、腫瘤已入侵血管的患者錯失手術機會,港大過往傾向以手術治療早、中期肝癌患者,體積達五厘米的腫瘤仍會做手術。潘及團隊整合瑪麗醫院九五年至○八年共三千八百五十六名肝癌患者數據,發覺採取手術治療,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達五成二;相反若跟從國際系統,接受姑息性的經動脈栓塞治療,存活率僅一成八。

團隊將數據整合出一套獨創系統,將患者分五期,建議早期及中期大部分患者可做手術,潘說:「舊系統建議七成患者用姑息性治療,我哋覺得當中三分之一其實可做手術,即係整體會多兩成患者受惠。」他又指近十多年手術科技進步,可用消融術配合外科手術清除「難切」腫瘤,相信其他亞洲專家亦會用港大的系統。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邱宗祥表示,乙型肝炎帶病毒者、酗酒、脂肪肝可致肝硬化,均會增患癌風險。肝癌初期徵狀不明顯,建議有家族史人士定期照超聲波及驗肝,市民亦可注射乙肝疫苗。

六十五歲的溫先生二十多歲起每餐飲一支啤酒,挺着三十六吋「啤酒肚」多年,去年底腹脹入院,證實肝臟有四個腫瘤,最大一個達十三厘米,私家醫院安排他做經動脈化療栓塞,但改善不大,今年三月在港大做手術切除腫瘤,現時康復進展理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