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求見中央就政改講數,至今未有回音,本來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事情,放一放、晾一晾,就像一個冷靜期。中央不致絕情到不見面、不對話地步,估計不但會對話,最後批覆也留有回旋空間。但即使對話,前提不變,還要睇時機。

前提眾所周知:符合《基本法》,公民提名、國際標準免談。時機最好是八一七後,與佔中抗衡的戲唱完,加上香港研究協會民調顯示,五成一受訪者對特首候選人,就「六二二佔中公投」所列出的真普聯、人民力量及學界三個方案,四成三表示整體上不支持。對即使政改方案存在篩選,一七年亦應先實行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六成一表示接受。

這樣,簽名、民調與遊行的人頭數,使中央亦有民意籌碼在手,迫使泛民不能拿民意作要價,將政改商討拉回到「合法」與否上,才有建設性商討。同時,泛民能見的可能不是張德江,而是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或人大法委會主委喬曉陽,因為涉及實質方案的進退,上不到張德江層面,若非與張德江談不可,只會自討沒趣。

落到具體方案,中央不會不照顧泛民背後的民意,必留活門,在一定範圍討價還價,至於是在狹窄的籠子蹦跳還是在如來佛掌心打空翻,相信都有機會。若二十三條立法,後者的機會就毫無疑問,畢竟肥佬黎等搞事四人幫引狼入室,難叫中央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