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說書,即是講古,是民間重要消閒娛樂項目。相傳傑出的說書藝人講梁山泊群雄故事,講到潘金蓮下樓見武松,單是落那十多級樓梯,可以連講多個時辰而聽眾仍覺津津有味。這當然要有高超講述技巧,東拉西扯加鹽添醋皆成趣味,才能有此成效。

和平佔中行動令我聯想及說書藝人,十幾級樓梯走下來,又是商討日、又是公投、又是預演,本來也算得上高潮迭起,很能吸引大眾眼球,可是梯級未免太多,半途給周融來個反佔中,有如一群土豪闖進說書會所踩場,肯定分散了注意力,這古如何繼續講下去,就很考三子和死士的功力了。

台灣太陽花反服貿佔領立法院及短期佔領行政院行動,勢頭迅猛得多,說佔領就佔領了。那就不是潘金蓮落樓梯,而是武松一跳便上了樓。反對者來不及作出反應,只能在佔領後才去挑釁,聲勢始終差了一大截。香港專程赴台的聲援者,感受的是佔領成功後的激昂士氣,大受鼓舞,但回來後面對香港的現實,滋生出另一種想法,以致掉下自己設計的雙重標準陷阱中。例如陳淑莊、李慧玲去台北力撐太陽花學運回港後,面對香港的政治現實,便不鼓勵甚至反對衝擊立法會。可見群眾運動總是一鼓作氣易,能夠再而不衰、三而不竭而又要力抗下至周融上至特首的攻擊,真是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