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發生多宗空難,相關新聞及墜機圖片難免令人對坐飛機產生一定恐懼,嚴重的話甚至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九歲男童看到接二連三的空難事故後,擔心常公幹的父親,不讓父親上班;當台灣航機墜落並撞向民居後,男童因怕住所同樣被撞,情緒失控不願回家。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即使沒親歷其境,只看新聞報道大型災難,亦可致PTSD,建議家長避免讓子女看太血腥畫面,並從災難事件發掘正面訊息,以免子女陷入負面情緒。

傅子健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在患者經歷災難後一段長時間才出現病徵,增加診斷困難。

謝小朋友(化名)的父親常出門公幹,今年三月馬航客機失蹤後,他開始擔心父親安全;七月中另一馬航客機被擊落,他上網看到客機殘骸和死者殘肢,更感驚恐。父母曾禁止他再看相關資訊,但他硬要追看,開始常發噩夢和發脾氣。上暑期班時,同學談起飛機的話題,他就聯想到空難致情緒失控;到台灣發生客機墜毀撞民居事件,他又怕住所被撞,不肯回家。父母察覺兒子異常,遂帶他求醫,現需接受藥物治療。

徵狀或潛伏數年

PTSD的影響未必即時浮現,曾任空姐的楊小姐(化名)二十多年前一次飛行途中,飛機引擎失靈兼遇氣流,機長一度宣告會墜機。她當時保持鎮定,還派紙筆給乘客寫遺言,幸飛機終安全着陸。她數個月後開始反覆夢見當日情景,更會無故哭泣,在公眾場所聽到有人叫喊或哭泣便極度驚慌,不敢再坐飛機及到人多地方。她最終辭職,現時仍接受治療。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PTSD患者遇到巨大創傷後,產生害怕、無助和恐懼等感受,會逃避災難環境或不斷回憶痛苦經歷,徵狀可潛伏數月至數年。他們會有罪惡感和自責,腦部負責記憶的海馬體會萎縮,負責感情記憶的杏仁核會功能失常,導致記憶衰退、失眠、頭痛、胃痛、抑鬱、焦慮、自我放棄和情緒不穩等。

PTSD通常因患者對災難的主觀反應作祟,長者、兒童、身心殘障人士及有近親罹難或重傷的人較易患上。他建議市民避免看過度血腥圖片,家長應避免子女看該類畫面,但千萬別封鎖新聞,以免他們胡思亂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