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用「夕陽紅」來形容晚年生活,是指退休後可以享受豐富人生,生活可以多姿多采。問題是,港府對退休人士的支援少之又少,最多是着眼於經濟層面,對他們的社交、精神生活幾乎毫無關注,基層退休人士想過上有意義、有尊嚴的生活,可謂難於上青天。

一項針對退休人士及準備退休人士進行的「退休生活規劃意見調查」,反映他們生活苦悶。受訪者就經濟、健康、社會參與、社交、家庭及心理層面等進行自我評分,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各方面的評分均不達滿分的一半,特別是退休人士對生活滿意程度,較準退休人士低得多。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活到八、九十歲以至長命百歲並不稀奇。以六十五歲退休計算,之後仍有二、三十年的「悠長假期」,除了必須解決經濟壓力,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心靈和精神上如何適應,活得充實。可悲的是,除了達官權貴,大部分基層市民退休後都有後顧之憂,都面對各種困擾,多少退休長者無所事事,到商場歎冷氣只為節省電費;多少退休長者拾荒執紙皮,只為賺點零錢幫補家計;多少退休長者圍坐街頭捉棋打牌,旨在消磨無聊時光。這一幅幅退休眾生相,都飽含無奈的辛酸,難道這就是香港長者的最後人生階段嗎?如此生活無着、心靈無着,何談社交生活、心理狀況的質素,何談精神滿足?

事實上,港府連長者的經濟困難都愛理不理,遑論關注及解決其他心靈方面的需要。不是嗎?全民退休保障任由民間爭取多年,政府不是裝聾扮啞,就是拿三根支柱說事;其他如醫療問題、安老宿位問題、百年之後的骨灰龕問題,樣樣都沒有着落。有人說,在香港,長壽未必是福氣,而是折磨,可謂一語中的。

香港作為一個富裕社會,甚麼都缺,就是不缺錢,在安老政策上,本來完全有能力做得較好。事在人為,港府可以利用一些丟空的物業,或者政府合署或屋邨預留空間,交給非牟利團體開辦長者社交中心、長者文娛中心,這並不是太難做到的事,問題只在政府有沒有這份心意,有沒有這份承擔而已。

安老政策失敗,說到底是港府心中沒有市民,將退休人士視為負擔,千方百計推卸責任,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夢想。然而,安老作為民生一環,老不安則家不安,老不安則社會不安,歷屆政府民望低落,安老無策不就是原因之一嗎?前特首曾蔭權被長者用鞋底痛打小人頭,不就是因為虐老、欺老犯眾憎嗎?

不管怎麼說,人不是動物,不是求得溫飽就好,而是有精神追求,需要社交及娛樂。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加速,相關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單靠社署及一些社福機構提供零星支援,根本是杯水車薪。香港貴為國際大都會,居然坐視大量退休人士無聊度日,坐以待斃,這是港人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